一、试点成效
平山林场自2022年开始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选择在练山工区、西山工区、大洼工区和东山工区进行规模化实施,规划森林经营总面积3200余亩,共分为37个小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提升了林分质量。通过森林抚育,使现有林木分布均匀、林相整齐、郁闭度合理,林分生长环境良好。通过清除枯枝及病死木,改善了林木的营养空间、光照条件和生长环境,抑制了病虫害的滋生,有效预防了火灾的发生,使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二是完善了森林群落结构。在更新造林过程中,大力发展混交林,保护原生态多种林分,实现树种、林种的多样化,形成更为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实现森林群落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的林木蓄积的最优化,林木质量的最好化。有效发挥了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三是丰富了景区景观效果。2018年以来林场累计绿化造林约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场内生态茶园、樱花谷、水杉林、二月兰及平安塔、翠茗湖、双叠湖等景观共同营造了“春赏花、夏纳凉、秋观林、冬看雪”的四季风景。先后荣获江苏省十大生态茶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森林康养林场等殊荣。2022年被中国林场协会授予“十佳林场”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一是树种比较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在过去某些阶段,大量种植马尾松、黑松,两个树种在整个林场占有较大比例,后期又没有较好地对树种进行更新和改善,特别是阔叶树树种比例较低,针叶树和阔叶树分布又不协调,欣赏性树种没有得到更好发展,从而导致林场的林相丰富性、观赏性不够。
二是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彩色化景观效果不佳。林场内的马尾松、黑松等树种受松材线虫害的影响,导致森林大面积的枯损和死亡,虽然每年进行了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但清理的广度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都还不够,严重影响优势树种生长,从而影响到整个林场的生态景观效益。
三是是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从总体上看,平山林场西北部、南部森林较多,中部、东北部森林较少。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单层林多,复层异龄林少,林相单一,结构简单。幼、中龄林偏多、近成熟林偏少,中龄林抚育任务较大。中小径级树木比例大,大径级以上的林分偏少。林相好、生态功能稳定的森林还不多。
三、下步措施
一是科学编制并执行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方案。以林场经济发展整体需要出发,确定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经济目标,促进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要不断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在树种结构上,要适度限制针叶林,特别是针叶纯林的发展,保护和发展阔叶林和混交林。要积极汲取、消化和研究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森林多资源经营,近自然林业,生态林业等一切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改革、完善现行的有关管理制度和政策,通过合理编制、严格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促进林场森林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打造原生态大径材样板林。根据国家林草局森林经营试点计划安排,采取近自然经营,科学开展中龄林抚育间伐,并做好落地上图工作。对林木密集的进行透光伐,改良林分通风透光率,间伐时要注意砍弯留直、砍密留稀、砍病虫害留健康,均匀保留剩余木,加强施肥、灌溉、修枝、割灌,促进林分健康生长,加强病虫害防治,培育大径级林木,逐步形成原生态大径材样板林,为推广森林可持续经营经验提供参观教学的模板。
三是培育彩色化混交异龄复层林。采取适地适树的原则,贯彻李强总理在江苏工作时推广栽植“三化”树种指示精神,更新栽植乌桕、银杏、香樟、栾树、榉树、朴树、楸树等“三化”乡土树种,形成多树种、异龄林、复层次结构,把国土绿化与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森林综合效益,为生态旅游打造亮点板块。
四是打通生态旅游及碳汇转化致富途径。平山林场靠近南京主城区,是市民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以生态带动旅游,以旅游发展经济,促进良性循环,使森林资源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应成为林场可持续经营的主攻方向。加强与盐城林场的交流合作,将盐城林场探索的森林碳汇价值评估体系应用于平山林场,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激发林场可持续经营森林热情,走出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苏省林业局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