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林场种苗 > 国有林场

大兴安岭漠河前哨林场探索转型发展新路

2025-07-2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中国最北的大兴安岭漠河林业局前哨林场的老房墙壁上,“吃三睡五干十六”的标语仍生动展示着往昔拼搏精神;林场展馆内,摆放着锈迹斑斑的油锯与泛黄老照片,见证着一段从“伐木支援建设”到“护绿谋求发展”的深刻转型。历经54载,林场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经。

林场始建于1971年,曾是全国木材生产主力军,巅峰时期年采伐量达8万立方米。伐木工人们喊着“顺山倒”的号子,在冰天雪地挥汗如雨,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优质木材。2014年,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场“伐木英雄”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迷茫,民生发展受到限制。

关键时刻,林场党总支响亮提出“不砍木头照样富”,以党建引领转型突围,在守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种植、养殖产业。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职工将废弃石料场改造为菌菇种植基地,在林间空地发展蓝莓、木耳、灵芝等特色林下经济;创建绿色生态百草园、养殖园和畜牧基地,饲养马鹿和梅花鹿200余只、森林猪260余头,养殖冷水鱼2500余公斤,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前哨林场强化高水平保护能力建设,在9万余公顷管护施业区全面推行林长制,通过无人机巡航、智能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现代化“绿色屏障”。同时,着力谋划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生态菜园、绿化景观,并积极推进民宿改造项目,昔日木材集散地正向生态康养驿站华丽蜕变,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体验。多年来,前哨林场成功转型发展实现突破,先后荣获全国、省级、地级30余个奖项。

前哨林场的转型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林场传承1987年“5·6”大火战斗中铸就的“烈火攻不破的战斗堡垒”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持续坚守护绿万顷林海,倾力抒写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篇。(高丽 李雪原)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