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全力构筑“柠条+”生态安全屏障,不断促进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全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互促共进。
一是持续为环境增绿。柠条根系发达,耐旱性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乌兰察布市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为有效治理风沙、改善生态环境,从1994年开始规模化种植柠条,通过实施“柠条倍增”计划,落实“平一补一”(平茬1亩补种1亩)等措施,持续丰富柠条资源,种植面积达1200多万亩。为加快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柠条生态产业发展,制定了《乌兰察布市柠条资源生产经营利用实施方案(2023-2027年)》,在现有基础上完成柠条种植平茬350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柠条种植平茬195万亩,建设柠条种植及平茬示范片区10个。
二是持续为企业增效。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跳出“粗加工、卖资源”的简单自闭发展模式,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等权威院所合作,开展柠条全域、全季、全株有效成分检测分析,向内深层挖掘柠条利用价值,打造“产—研—销”一体化平台,不断提升柠条资源经济效益。
三是持续为农户增收。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企业壮大产业、产业惠及群众”的柠条产业发展体系,高质效运作“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模式,有效带动地方就业,不断促进农牧民增收。每年农牧民通过出让柠条林地资源直接收入约700万元、村集体入股分红收入达140万元、务工工资性收入5000万元左右。此外,积极开展柠条企业助农行动,以每吨柠条草粉、颗粒饲料低于市场50-100元的价位在当地销售,助力畜牧养殖户降成本、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