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关注:林海塞罕坝
内容来源:河北省林业厅 2024-08-2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1010米至1940米的坝上,镶嵌着一颗绿色明珠——塞罕坝。这里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重要水源地,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被誉为“美丽的高岭”,后因肆意砍伐和山火不断,逐渐退化成“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带着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严峻形势的使命,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成立。60多年来,塞罕坝人克服气候恶劣、偏远闭塞、积雪期长等困难,一代接着一代干,建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如今的塞罕坝,森林面积达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活立木蓄积量1036.8万立方米。每年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森林资产总价值231.2亿元,曾经的风沙地变成守卫京津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塞罕坝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加强林业科研,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续写新的故事。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