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区
○内蒙古“穿沙公路”建设
内蒙古在多年的公路建设养护和防沙治沙实践中探索出“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的“以路治沙”模式,走出了荒漠化防治的新路子。赤峰市翁牛特旗自2003年建设首条穿沙公路白新线以来,已开通穿沙公路16条、总里程480公里,形成了“六横十纵”治沙路网,沿路治理沙地351万亩。建设“穿沙公路”,不仅能够把沙地切割进行治理,解决牧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可以带动沿线牧民增收,实现“以路治沙,依路致富”。
在打好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过程中,内蒙古大力推广应用“以路治沙”模式,2024年已开工建设26条“穿沙公路”,建设规模450公里,带动治沙85.8万亩,跑出了防沙治沙的“加速度”。2024年11月,中央财政下达“三北”工程攻坚战内蒙古“穿沙公路”建设资金,为内蒙古2024-2025年推进“以路治沙”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交通运输部制定《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区穿沙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24—2030年)》,规划建设穿沙公路7892公里,带动治沙面积1400多万亩。
○“辽蒙千里阻沙带”建设
“辽蒙千里阻沙带”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与内蒙古毗邻。彰武身后的科尔沁沙地,是影响辽宁风沙危害的重要原因,也是京津冀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辽西省林业试验站(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彰武县章古台镇成立,彰武人民走上了与风沙斗争的保卫家园之路。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彰武在辽蒙边界成功营造了宽2公里、长171公里的辽西北防护林带,有效地阻止了科尔沁沙地的南侵趋势。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后,辽宁省全面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与内蒙古协同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跨省区锁边林草带。统筹沈阳、锦州、阜新、铁岭4市8县(市)建设任务,编制了以辽蒙省界沿线长1044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区域为重点的《辽宁千里阻沙带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与内蒙古共同推进科尔沁沙地系统治理协同立法工作,4市与通辽市积极谋划申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区域联防联治项目。目前,辽宁已完成示范建设任务69.7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光伏长城”项目
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内蒙古统筹新能源开发与沙化土地治理,创新性提出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印发《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进方案》。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科学布局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治沙带,计划至2030年,用光伏板筑起一道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蓝色防沙区,实现库布其沙漠1200万亩沙化土地全面治理,助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计划实施的光伏治沙工程总装机2727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光伏治沙工程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37.58万亩。鄂尔多斯市建成光伏项目542万千瓦,完成光伏治沙20多万亩。“光伏长城”项目建设后,通过板上发绿电、板下种植“光伏+治沙”模式,预计每年节约标准煤6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亿吨,节约水资源2.5亿吨。未来,“光伏长城”将与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并行镶嵌、交相辉映,实现绿电供应、防沙治沙、保护黄河多元共赢。
○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
2023年10月,毛乌素沙地四省五市共同签署《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协同构建毛乌素沙地跨区域联防联治新格局。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机制建立后,四省五市紧密衔接“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把毛乌素沙地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科学谋划联防联治重点项目。2024年优先批复启动了毛乌素区域19个重点项目,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固定流沙区、控制沙尘源,一盘棋的项目布局支撑联防联治整体效果提升。
一年来,四省五市协同推进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鄂尔多斯市将蒙陕、蒙宁界防风阻沙带建设纳入“三北”六期第一批重点防沙治沙项目,2024年已完成联防联治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6.1万亩,占年度建设任务的113.4%。石嘴山市因地制宜实施“固、修、治、防”措施,2024年累计完成营造林6.14万亩。盐池县与鄂托克前旗“双向奔赴”,治理边界区流动沙地3000余亩。目前,开工建设的“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已覆盖毛乌素沙地80%以上的治理区域,毛乌素沙地绿色生态版图持续扩大。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
○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联防联治
2023年9月,内蒙古、甘肃签署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以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为重点区域,合作开展跨界区域荒漠化防治,构筑“四大阻击防线”和“四大锁边林草带”,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握手”。力争到2025年,蒙甘跨界区域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区主要风口和沙尘策源地得到初步治理。到2030年,蒙甘跨界区域沙漠阻击锁边体系基本建成,主要风口和沙尘生源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升。
2024年,区域内各市县积极开展联防联治,推进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系统治理。民勤县与阿拉善右旗签订框架协议,共同承担阻止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交会的重大责任。阿拉善左旗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全部向蒙宁、蒙甘边界和上下风口靠拢,采取“固、封、造”模式,锁住腾格里沙漠沙区上风口,阻止沙源向南侵蚀。阿拉善盟、中卫市、民勤县在腾格里沙漠省界处建设10.2万亩“工程固沙+人工种草”阻沙生态防线。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区域内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沙治沙,新疆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阻沙防护带,有效阻止了沙漠扩展,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202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写入2024年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出台九条措施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把锁边作为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任务。
2024年,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以锁边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学治沙技术,对沙漠南缘空白区进行锁边,完成阻击战任务774.9万亩。11月28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极大强化了生态屏障功能,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宣传处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