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组织开展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中期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青海省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经营为载体,不断探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投融资和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造林、营林、管护,探索形成推进新时期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成功经验。2018—2022年,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629多万亩,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挖掘投资渠道,创新引入林业生态专项债券资金。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发行两期共3亿元林业生态专项债券,缓解了林场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青海省政府批准成立省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等林草重点工程,充分发挥企业融资主体作用,为专项债券还本付息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两期专项债券人工造林及营造林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项目绩效评价和专项审计工作,达到了项目建设预期目的,为探索债券资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积累了成功经验。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公益造林项目资金。加强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力度,引入“蚂蚁森林”项目,在湟水规模化林场范围内累计实施柠条公益造林1889万穴、共17万亩,总投资8076万元。2022年7月,经中国绿化基金会全面核查,核查结果全部合格,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成效显著。同时, 2022年成功引进中国绿化基金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益林项目落地海东市互助县,累计完成营造人工林6000亩,完成投资1500万元,开启了引进社会公益捐赠投资青海林草生态建设的新篇章。
探索碳汇交易,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化。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以湟水规模化林场范围内营造林项目为依托,2019年顺利完成西北地区首笔林业碳汇交易,交付核证减排量共计25.4万吨,实现高原碳汇工作零的突破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高度重视“双碳”工作目标,助力青海生态建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碳中和共同提供方,成功实现首届中国(青海)生态博览会主旨论坛碳中和,呈现多元化资金渠道助力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的良好态势。
当前,三北工程生态保护修复任务量大、覆盖面广,重点项目建设支撑力量薄弱,需要借鉴湟水流域规模化林场建设的成功经验,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三北地区生态建设,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核查处 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