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木兰林场立足职能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探索实践,持续向现代化生态型国有林场的目标迈进。
坚持因地制宜,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位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木兰林场坚持生态优先,把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发挥放在重要位置。在资源保护上,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开展普法宣传和执法巡查,加强防灭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自建场以来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完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试验和检疫执法行动。在资源培育上,坚持“以水定绿”,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重视乡土树种培育,遵循林木生长发育规律,修复退化林分,促进森林正向演替,充分利用自然力,培育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森林。在资源利用上,积极探索林业碳汇、自然教育等生态价值实现途径。
发挥先发优势,辐射带动效应凸显。依托龙头山国家重点落叶松良种基地和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建设成果,不断积累优势,发挥技术效能。建设高质量良种基地,强化科技支撑,高标准建设落叶松3代种子园,开展云杉和榆树林木良种繁育,2个落叶松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合作课题获省科学技术成果奖。森林经营成效吸引同行前来学习交流,技术团队多次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班讲解。木兰林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体系与应用成果通过专家评价,技术成果在12个省市52家经营单位应用,推广面积达191万亩。
敢于先行先试,理念技术不断发展。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木兰林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功能新需求,以发展眼光不断丰富经营理念和技术。把握项目合作、专家指导等机会,通过科技对接、专题咨询、现场讨论、经营试验等方式,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解决新问题,确保理念技术精准落地。引入“森林景观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森林经营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韧性”新理念,采取保留动物食源树、保护天然更新苗等技术措施,让森林经营更精细化、近自然。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程凯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