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培育扶持肉苁蓉、特色林果、中药材等一批优势特色林草产业,做实基地、做优果品、做亮品牌,全市经济林面积达45.37万亩,各类经济林产量13.44万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升。防沙治沙事业从“输血”转变为“造血”,有效提高了沙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农牧民收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效合一”,迎来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之变”。
完善支持政策,营造有利环境。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关于推进林草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巴彦淖尔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2年)》等政策和规划,切实加快林草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进程。各旗县区也同向发力,磴口县印发《关于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荒漠中药材发展实施意见》等,乌拉特后旗印发《人工造林补贴及沙草产业发展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助力林草沙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项目支持,壮大产业规模。2021-2024年,巴彦淖尔共争取到林业产业化项目资金1330万元,用于经济林基地建设、肉苁蓉产业链建设、果品贮藏保鲜库及深加工项目建设;争取到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460万元,用于河套地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河套地区塞外红苹果科学种植、乌兰布和沙漠新疆大沙枣引种及栽培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设。
加强技术指导,促进提质增效。巴彦淖尔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分别在五原县、杭锦后旗建立经济林试验站,全面推广“西农栽培模式”。目前,依托全市69个经济林示范园,组建知名专家教授、市县级林草专家服务团,实行“四级联包”机制,围绕果树栽培、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提质增效等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举办现地培训200多场次,服务面积达20余万亩。
培育龙头企业,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林果、中药材、酿酒葡萄等产业。全市现有林业产业化企业200余家、合作社50余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国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8家、自治区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王爷地公司苁蓉鲜品榨汁提取工艺和鲜切片工艺等7项深加工技术获国家专利,游牧一族公司在肉苁蓉接种技术等方面获3项国家专利;天衡中药材切片、王爷地肉苁蓉饮片、先锋枸杞获得绿色认证;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的枸杞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巴彦淖尔市河套梨、磴口县肉苁蓉成为内蒙古第三批优势特色农畜产品,“漠北金爵”获葡萄酒有机认证。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推动林果产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打造出“王爷地”“游牧一族”“五鑫”等20多个肉苁蓉品牌,“河套酥梨”“二丑”“天吉泰早酥梨”“五洲圣沃”“天赋香梨”等10多个梨果品牌,“绿川沙海红”“昌兴达”“绿禾源”等10多个枸杞品牌,“漠北金爵”“瀚漠”等多个葡萄酒品牌。同时,以“传统销售+电商推广”的方式,“线下迎熟客、线上揽新客”,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