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石嘴山段)5万亩人工促进生态修复项目位于贺兰山东麓的荒漠区,涉及全市3个县区,面积大,战线长,立地条件差,施工难度大。为加快项目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近日,石嘴山市林业和草原局刘红霞副局长带队深入施工现场看建设、听汇报、查问题、督进度、提建议、促安全,强调项目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把此项工作做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荒漠化防治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确保项目达到预期质效,发挥应有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望”,查看苗木成活情况,调查种植采取的养护管理措施。通过查看比较分析,项目选取较大规格苗木,对苗木采取敷地膜、覆盖遮荫盒,对苗木进行枝条短截,增加浇水频次等,能有效预防和缓解高温天气及强光照射对苗木的危害,这些经验做法值得其他标段及今后项目学习借鉴。
“闻”,听取建设进展情况,查找项目存在问题。监理人员和各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检查组结合实地调研,督促指导施工单位结合近期天气情况,优化施工流程,科学采取遮阴防晒措施,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
“问”,详细询问苗木来源及练苗情况,分析苗木长势及后期发展情况。通过详细询问和现场调研,无纺布袋育苗,栽植前无须移盆,栽植时无须脱袋,苗木根系不易受损伤,环保无污染且容易在土壤中降解,便于栽植且缓苗期短,苗木成活率高,是石嘴山地区荒漠化防治的良好选择。
“切”,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质量为核心,对项目不足及问题提出建义和落实方向。针对项目存在因高温、光照等因素出现苗木回芽问题,检查组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做好苗木前期栽植工作,苗木抗旱工作,随时注意观察土壤墒情,通过修剪苗木枝叶,增加浇灌次数、科学安排浇灌时间,采用多样化浇灌方式,科学制定管护方案等,提高新植苗木成活率,确保苗木正常生长,促使项目发挥良好效益。
(宁夏石嘴山市贺兰山生态保护管理中心 周金梅)